【兒童節~關心每一處兒童的遭遇】 | 張淑惠

有一位朋友正在處理婚姻課題,將自婆家搬出來,另一位朋友寫了當年離開原生家庭的一刻,那一步的跨出及跨出後的感受,其中點滴,沒有親身經歷過很難想像。家是講愛的地方,但我們也要正視,許多人給不起愛,不知道如何愛,原因非常複雜。底下故事發出後,意外又收到一位朋友來訊息,她說,她正在陪伴一位死囚,他真的殺了。

一瞬間我好像看到時光隧道,想著,如果更多父母能得到教養上的協助,是不是悲劇會減少一些?在這個社會生活,壓力好大好大,大人自己若都沒過好,更不用說照顧孩子了,社會問題會不斷發生。

兒童節的這一天,我們要看向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孩子都是我們大家的孩子,拉起兒童人權界線把悲劇先畫下停損點,父母能獲得就業、情緒輔導、親職支援系統的協助,才能創造整體社會的幸福。

(故事如下)

「看著群組裡的文字一句一句的出現,想起當年搬離家的狀況。

覺得自己快要受不了,再不搬離,就要瘋了,我不想要自己瘋了,但是我又沒車?又沒有人可以幫我,我要怎麼辦?然後我又是第一次,我很擔心我有辦法自己在外面住嗎?我養得起自己嗎?我離開了,弟弟有辦法一個人面對她嗎?我可以抵抗這個威權嗎?我心跳得好快,好擔心,好害怕她的怒氣,我有勇氣嗎?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的反問自己。其實我最怕的是,再不離開,我會殺了她。

就這樣,每天下班後,騎著摩托車到處去看看房子,開始存著錢,至少要付得起押金和每個月的租金。找到了,然後盤算著要趁著她不在時,開著她的車,一點一點的把東西搬出去,自己捨不得的東西好多,不想花太多錢再買,於是搬了好多趟,好多東西。

也盤算著,最後一次搬完後,面對她,直接說我要搬出去,然後就立馬走人,也顧不得她說什麼,我怕再不走,就走不了了。到了自己租的地方,坐在床上,看看四周,覺得不可思議,原來自由是這樣的感覺,原來有「自己」是這樣的感覺啊..

這裡沒有人會規定我;這裡我可以要幹嘛就幹嘛;這裡不用擔心隨時踩到地雷,會被炸得一身,接下來會好幾天沒有靜的日子;這裡不用擔心三更半夜忽然被挖起來後,唸到天亮(她不用上班,我隔天還得上學和上班);這裡沒有我害怕的腳步聲;這裡我要用電腦多久就可以多久;這裡我愛穿黑色衣褲就穿黑色,也不用擔心被丟掉;這裡我要用保養品就用,也不用藏東藏西;這裡我再也不用擔心任何東西從電腦桌上掉下去的聲音換來一張怒氣的臉;在這裡我可以不用被逼著面對她,看著手機顯示的電話號碼,我按靜音,丟一旁讓時間平復自己的心情。

第一次的搬離,一直想不起來是幾歲了,只記得已出社會,然後在自己身上,看見了原來「我也可以」,這個我也可以,讓我知道,我也是有「勇氣」的。

後來也有搬回家,然後又搬出去,又搬回家,又搬出去。就這樣來回大概有三、四次了吧,一次比一次熟練,當然錢超吃緊的,現在完全想不起來過程是什麼了,回憶裡只有「自由」和「我也可以」的感覺。

後記:
三年前的今天,我們跟關心兒童人權的多個公民團體,在台鐵大廳舉行「落實《兒童權利公約》,創造親子友善空間」記者會,公共設施改進能造福的,是所有的、不分家庭背景的孩子,我們呼籲在公共場所中,能讓兒童活力不隱形,孩子不是縮小版成人,要對待他們像對待跟我們不一樣的個體,去認識他們,和他們溝通,而不是排斥與展示威權。

回到家庭中,每一個孩子也在過著各式不一樣的生活,那些每一天的日子是多麼重要,我們可以多多反省許多規範是否真的需要?對孩子前途的憂懼與介入,是不是太投射自己的生命經驗與辛苦了?否則有些折磨是日日夜夜的,挫傷了對生命的樂觀希望。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