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巴桑聯盟的主張 | 親子友善


(圖片:親子共學家庭提供)

 

出門,就是考驗的開始。

帶孩子出門,從人行道到大眾交通工具,才發現這段馬拉松式的障礙賽,考驗著每個照顧者的心力。

除了主要的大馬路外,很多巷弄裡,停車格、路燈和變電箱跟人行道搶空間,原本照法規設置的無障礙人行道,硬是被擠壓到連雙人都很難並肩同行。

再談到最普遍的大眾交通工具-公車,以雙北的低底盤公車為例,數量已經相較其他縣市育兒的父母來說多很多,但坐過公車的親子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壓力,像是公車在公車站停靠的時間不夠長,底盤根本沒有放低,緊張上了車之後沒有放娃娃車的空間,好擔心擠壓了其它乘客,又很緊張公車開太快,過彎轉很急等等。不管是搭公車、捷運還是火車,孩子發出聲音、娃娃車移動像慢蝸牛等,總讓照顧者焦慮旁人不耐的眼光。

到了兒童圖書館、兒童藝術教育中心,似乎終於有了專屬的兒童空間,但,只能像大人一樣的安靜的看書,安靜的欣賞,兒童不是縮小版成人,環境可以做哪些引導與開放,接納與包容孩子的活力到每一處都市生活中?

孩子用本能去探索世界,用觀察去理解社會規則,不會因為我們沒有一再重複要孩子安靜坐下,專心看書,遵守規則,他們就會不知道怎麼在社會中生存?我們能看見孩童,予以尊重,這樣的身教才在協助他們發展看見別人需要的能力。

要撐起一個親子友善的社會,就必須一起看到成人權威及社會結構上的壓迫,從思考上及教育上開始改變,這是核心,再從公共設施等硬體上的改變做為輔助,在公共空間的規劃上涵納兒童的身心發展需要,並且必要時用溝通代替限制,這需要整個社會的支持,還給孩子應有的兒童權利,讓成人跟兒童的需求都能共存共好。

親子友善除了在意兒童,也必須考慮給予親職的支持:比如從一個家庭結合開始要提供的支持與親職照護資訊;一個母親從懷孕開始,在職場上的友善對待,不需要因為擔心懷孕而被要求免職或調離職務,親職們也可以好好享受充足的育嬰假與孩子相處的時光,不需擔心薪資來源而急著回到職場,而帶孩子的全職父母能獲得尊重與肯定,與實質的補助。

勞動權益也關係著每個人,幼保人員的兒童人權觀念以及其勞動條件品質,直接影響到孩童的安全與照護品質;而父母若可以不因高工時的無奈,或省思消費生活與追逐金錢的主流價值,選擇了自己帶孩子,也能得到互助系統與相關配套的支持,有機會透過親自養育下一代重塑新的價值觀,人權與公平正義的芽漸長茁壯。

親子友善,從來就不只是親子議題,兒童會長成成人,如何在教育過程中、社會結構撐出空間,需要社會上每一個你我一起努力。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