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濫權

【改革,要越改越好】
行政、立法、司法,任何一邊有過高的權重,都會導致國家的失衡。
過去曾發生過教育部長一年內12度未到委員會備詢,農委會防檢局長對著立委說謊,當行政權擴張到瀆職的程度,這是台灣人不願再見、不能再承受的。
國民黨、民眾黨拋出國會改革法案,引起了小歐盟的關注,其中有涉及刑法的部分,過去雖有類似提案,但一直未走到三讀通過有其原因。
小歐盟認為需要謹慎檢視國會改革法案,以免超越了憲法所賦予給國會的權力。
就現有的會議資料中,未見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或是其同黨立委的具體說明、釐清與澄清,也因此無從確認這個版本的國會改革,會不會衍生權力失衡的問題。
誰會對國會改革說不呢?大家關心的重點是有沒有越改越好。
 
【審議品質、對話品質太差,叫做怠惰】
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在委員會上,不為自己的提案做出任何背書,做出任何說明和釐清。只有在遭到社會壓力之後,才在院會前修改文字。
民眾黨團總召黃國昌,是大聲說話,就以為叫做對話。
我們對這樣的法案審議品質感到非常失望,這叫做怠惰不叫改革。
 
【一言不合就付諸投票叫原地踏步】
我們對國會改革的其中一個期待就是,「立委要謹慎檢視法案,各黨派能夠充分交換意見,並權衡各方意見」。
但是就這次的國會改革法案,公聽會、專案報告是有開,但進入到實質討論時,司法法制委員會的輪值召委國民黨籍吳宗憲立委不收攏意見、無視各個版本間的歧異、直接宣告保留送院會。
在十幾人的委員會,都不能進行討論,硬要送到一百多人的院會處理,這並不是改革!
在一百多人的會議進行實質討論,會議時間比在委員會討論增加不知道幾倍,就對法案的熟悉程度、專業程度而言,也會是委員會比院會高。當在一百多人的會議難以發生討論,最後只能表決,不能詳細探討此法案對人民、對國家、對民主的影響。
完全重蹈過去兩黨政治為達成自己目標而互相使用議事手段的覆轍,這是原地踏步不是改革!
 
【小歐盟對多黨政治的期待】
我們以為三黨不過半的國會,會樹立一個合作典範,會有協商多於鬥爭的國會。
但自從開議以來,國民黨與民眾黨不論是在程序委員會、或是個別委員會裡面,聯手對抗民進黨的多、實質討論的少。
且藍白陣營皆未向社會交代其對多個法案的立場為何經常重疊,是互相認同還是有什麼互相交換?
如果這個藍白聯手的利基相當穩固,經常可以跳過為自己提出的法案做正面表述的工作,只一言不合都付諸表決即可,這就是許多民間團體在說的人大化。
看到517院會的衝突場面,我們知道三黨其實已經化約成兩黨,民眾黨在立院的關鍵少數角色蕩然無存,成為民意對抗的幫凶。
有一份今年5月15日公佈的民調顯示,民眾黨立委的滿意度下滑、不滿意度上升,為三黨之最。建議民眾黨不要背棄了自己的選票基礎,針對這些議案清楚表述民眾黨的價值與立場,以第三大黨之姿,發揮自己制衡的角色,而非成為破壞民主機制的幫手。

小歐盟全台串連

【民主加油站】好文分享


《大國怎麼吃掉小國?》
~吳叡人老師演說逐

若你心內有台灣,咱的前途有ǹg-bāng(盼望)

*內外交迫的困境
*這是國民黨民眾黨聯合用立法權發動的政變
*以商圍政以經促統
*何謂中國代理人?
*這是一種帝國主義擴張的模式
*買辦換人當
*台灣民主獨立已經不可逆轉
*惡法非法,unlawful law is not law


《反國會濫權,在地對話》
~經民連:三場線上培力課

❶ 國會濫權法案的實質危害
賴中強|經濟民主連合智庫召集人

❷ 程序不民主的國會濫權法案
張宏林|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執行長

❸ 國會濫權法案與中國干政
陳方隅|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


《兒童的參與和表意》
~將民主的種子深植在孩子的內心

平常我們都透過新聞、網路、在家裡、在教室、在路上,跟孩子討論。新竹的老師問孩子:我們在一起共學的事情,是誰決定?是由導師決定?還是大人決定?還是小孩決定?
小孩說:一起討論決定!
大家都知道,不是看大小、不是看權力,看得是道理。...


《帶小孩上街有沒有利用小孩的嫌疑?》
~事前跟孩子和家長做的溝通


就教育的理論而言,強迫孩子做一件,他不明白原因的事情、在非常沒有學習心、上進心的時候被強迫學習,效果也是奇差的。

希望有一天,大眾是好奇我們和孩子做了哪些溝通,讓他們願意來一趟,而不是一看到孩子出現在現場,就猛轟一頓,這讓我們更想斷言:「你是不是都把強迫小孩當教育?」...

【跟孩子談台灣重要的事】

響應「5/28一起跟孩子談台灣重要的事」歐巴桑聯盟參與各地繪本活動!

在兒童權利公約中明定,兒童有參與權及表意權。但是在推行兒童人權的路上,這兩項權益常不被重視,透過這次的民主社會運動,更是跟孩子討論社會大小事,從小開始練習說出自己的想法,傾聽他人的意見的最佳機會。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
協辦單位: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