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巴桑聯盟的主張 | 兒童人權


(圖片:親子共學家庭提供)

狄更斯筆下的<孤雛淚>,描述了兒童作為勞工的悲慘。幸有兒童人權的意識興起,現今的兒童更能於理有據的享有完整的童年。想要被愛、被了解、被支持,孩子都與大人無異。

兒童自身因為身體發展、表述能力等無法或有困難為自己主張所有生而為人的權益,因此是大人需要了解每位兒童應得的對待。除了消極的不讓兒童遭受戰亂、家庭暴力等威脅,更需要積極的了解兒童、傾聽他們的想法,陪伴他們一起認識這個世界。

兒童人權並只不是激情的口號,它並不專屬於人權鬥士。它也不是靜態的描述,不專屬於慈善家。它就發生在念故事給孩子的時候、在呼喚孩子起床吃飯洗澡睡覺的時候、在跟孩子一起玩耍奔跑的時候、在大人的期待與孩子的想要正面衝突的時候。「教養」一詞聽起來是私領域的事,以致我們很容易忽略過當的教養正是在侵害兒童人權。「再這樣我不要你/妳囉」「打妳是為妳好」這些很容易脫口而出的起手式,傷害了兒童對大人的信任,強化了兒童「我是無能為力的弱勢」的印象。當大人說出這些殺傷力十足的話,其實是出於害怕-害怕自己不能再控制兒童。詩人紀伯倫說,「你的孩子不是你的/他們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控制」孩子其實離愛好遠。

華人的社會氛圍多期待小孩聽話不吵鬧、多讀書少遊戲,忽視了兒童好奇、好玩的特質,以致兒童在公共空間裡常需要配合社會的期待而隱身自己。歐巴桑們期待,讓孩子在各個空間都能做自己。兒童不能只是受保護的客體,他們自身就是行使權利的主體。在關乎兒童自身的公園、圖書館、大眾運輸等,歐巴桑們希望能再多爭取些理解兒童特質的空間,多點讓兒童表達自身的彈性。在如此對待兒童的活動當中,我們就能發現,自己是個有能力的大人了。

歐巴桑聯盟的六大政見面向,有兒童人權、親子友善、環境正義、性別平權、勞動權益、小民參政,歡迎邀請朋友幫粉絲頁按讚,支持這個生活政治小民進擊的行動,持續關心歐巴桑動態,未來並參與小民城市生活、人權生活願景的討論。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