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為人,我很重要!11/20國際兒童人權日】
「要知曉一個社會的靈魂,就看這個社會對待孩子的方式,除此以外,沒有更好的辦法。」
——南非前總統曼德拉
聯合國於1989年提出的《兒童權利公約》(CRC)明確提出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及參與權四項權利作為兒童人權的核心,至今正逢35週年。
台灣亦於2014年通過《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正式將該公約內化為國內法,自此承認台灣的兒童,就是權利的主體,應得到與國際公約相等之權利保障。
然而,台灣的兒童在生存及發展權、意見表達權的落實,仍面臨結構性挑戰。以下將從台灣兒童人權現狀出發,探討這兩項權利的現況及政策改善方向。
📢兒童的生存及發展權
▌權利內容與台灣現況
生存及發展權涵蓋兒童獲得基本生活需求(如身份、姓名、健康照護、營養、居住)以及全面成長所需的教育、心理支持等權利。
在台灣,多數兒童享有基本生存保障,但弱勢家庭兒童、偏遠地區的教育與醫療資源不均問題仍明顯:
► 黑戶寶寶誰來接 :
黑戶寶寶是指台灣人與非法同居的外國人所生之子女,需要醫療、教育、安置等跨部會協助。根據監察院的調查,從2007年至2019年期間,台灣已接獲約9,381例非本國籍新生兒的通報,其中至少496名為外籍移工所生的子女。
► 兒少自殺率攀升:
根據衛福部統計數據,青少年自殺死亡率近年顯著上升。10至14歲年齡層的自殺死亡率,從10年前的每10萬人口0.3增至2022年的1.6;15至19歲則從2.6增至5.4,顯示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嚴重。
此外,自殺也成為6至12歲學齡兒童的第六大死因。更令人關注的是,自2017年至2022年,國小學童的自殺通報數飆升超過10倍,反映出年幼兒童心理困擾的緊迫性與複雜性。這些數據強調了及時干預和心理健康支持的重要性。
► 月經貧窮:
月經貧窮指的是弱勢家庭兒童,尤其是青春期女孩,因經濟困難而無法穩定取得足夠或適當的生理用品,進而影響其健康、尊嚴與教育權。
在台灣,雖然月經貧窮問題不如某些開發中國家普遍,但依然存在於弱勢族群之間。
► 城鄉資源投佈不均:
偏鄉地區學校獲資源投注的機會較都市地區少,家庭結構、居住型態皆與都會區學校不同,需發展該地區獨特的教學方式,而非單一的皆以都會區學生的程度作為教學標準。師資、校務、學生等都渴求更完整、穩定的資源關注。
► 心理健康問題:
台灣兒少心理健康議題受到越來越多關注,但可用資源不足,特別是偏鄉與低收入家庭的兒童心理健康服務可及性低。
▌政策改善建議
► 依國際公約考量移工寶寶之最佳利益,依法保障其社會福利服務、醫療照顧、就學等基本受照顧權益。
► 建立一致且健全的死因回溯分析機制。自殺除歸因爲個人因素之外,更應探究學業壓力、霸凌及不當對待對學生的心理影響。
► 強化貧窮兒少支持體系,提高低收入戶與中低收入戶兒童的生活支持,涵蓋基本生活需求,包括教育、健康及衛生用品的支出,確保弱勢兒童能享有足夠的資源來滿足成長需求。
增加營養午餐補助,確保經濟弱勢兒童能獲得均衡飲食,並定期檢查兒童營養狀況。
► 縮小城鄉教育差距:推動數位學習普及化,建置偏鄉學校的數位設備,並提供學生免費上網資源。
► 推動兒少心理健康支持:增加學校三級輔導人力配置,特別是在偏鄉與弱勢地區。 「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申請年齡下修。
📢 兒童的意見表達權
▌權利內容與台灣現況
意見表達權保障兒童在家庭、學校及社會相關事務中提出意見並被尊重的權利。
台灣在此方面已取得一定進展,如設置兒少參與機制(如兒少代表),但以下問題仍待解決:
► 缺乏普遍參與機會 :
目前的兒少參與機制(如兒少代表選舉)局限於特定場合,無法涵蓋所有兒童,特別是弱勢或偏鄉兒童的聲音較易被忽略。
► 權利意識不足:
許多兒童及家長對兒少意見表達權的認識有限,導致兒童在校園或家庭中的意見被低估甚至忽視。
► 制度影響力有限:
現有的兒少參與機制多流於形式,對政策制定的實質影響仍然有限。
▌政策改善建議
► 強化兒少參與式及審議式民主機制,公園、圖書館等兒少經常近用的公共資源,要求地方政府建立兒少參與的正式流程。
社區活動中心等空間,更應開闢主動聽取兒少需要、開放借用之特別時段。
► 在校園內,考量到兒少不同發展的階段,在高中、高職以上,小歐盟主張同步推動「參與式預算」和「願景工作坊」,讓學生參與校園預算和政策制定,深化民主素養。
而在國中小階段的兒童校園及社區參與,則應推行「願景工作坊」,並輔以具兒少工作經驗者,協助轉譯兒少意見表達和政策期望。
► 落實課綱發展審議會中,兒少參與的意涵,兒少觀點在不違背教育理念的情況下盡可能採納。
► 推動《校園供餐法》,讓學生經由參與校園供餐和飲食教育的決策過程,堆疊累積民主運作經驗。
► 維持兒少參與的多樣性,年齡需涵蓋尚幼小但已能表達,一直到18歲等年紀範圍。
► 建立明確的兒少影響評估指標,盤點現行政策對於兒少的正負面影響。
▌結論
權利公約不只是國際潮流,更逐年在台灣扎根,看著台灣一年又一年的畢業生,成為對自己有信心,並勇敢迎向未來挑戰的青年,證明兒權的守護,不只是成人對權力的自我約束,更是對未來社會的美好祝福。
今天是國際兒童人權日,也期許台灣持續朝著更加理想的國度前進全面落實,讓每位兒童都能健康成長、自由發聲,並成為未來社會的積極參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