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報備取代管制,山林教育取代禁止


生活在四面環海的寶島上,我們真的認識山認識海了嗎?我們親近山海親近自己了嗎?
面對可能來臨的危險,我們會用多少的準備去應對?

我們請不是在山林就是在往山林的路上的蔡小編說說。

摘:台灣是一個山地佔土地面積70%左右的海島,我們有山有溪有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然而多數時候,我們使用禁止的方式,來杜絕人民跟自然接近後會帶來的風險與危難。

目前山林多數地方,是被禁止進入,或者是有各式的管制,我們不能走出家門就走進這些地方,需要在好久以前提前申請,有各種的限制。

我們希望能夠透過這些山林與自然陪伴連結的教育,讓孩子習得與這些環境相處的能力,能夠判斷危險,做出自己的評估與挑戰,除了能夠自我負責,報備政府也願意支持,成為冒險背後可靠的網,讓人民有更多的機會親近自己的土地。

全文如下:
__________
走進山林的教育。

這次跟暖二自學團去爬台灣的第二高峰,雪山,過程大概是,他們找我說要爬山,我說好阿來爬吧,然後我們去爬了,於是結束了。這樣的一趟旅程。

說起來大概是這樣,實際上其實不是。

一趟登山的旅程,走的不只是登山的那一刻,登山者過往的生命累積,都會一起在這個時候與山連結,展現出來。

我只有打開了不存在的山裡的大門,而他們就蜂擁而入,在山林當中得到一切感知感受。

在線上討論時,我指了一座山說,我們就爬這座吧!登山經驗幾乎是零的他們也就同意了這個初次登山的選項,接著我到高雄跟他們討論行前準備了一回,喔對了,兩個月前我丟了一段影片請他們要自主鍛鍊跟跑步,還有要早睡,好好照顧身體。

實際行走的時間是四天,我們把行程拉得長長軟軟的,和這群升小一,升小二,升小三,升小四的孩子一起,除了這樣,提前一天到武陵農場住宿,也有不少家一路從合歡山住過來,連著先做兩天的高度適應。從高雄出發的他們,經歷非常遠的車程,然後來到了這裡,準備進入。

如果純粹說登山,跟登山教育,我覺得應該會有很大的差異,對於至少是國小跟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教育這件事,意味著給出彈性,極大的空間,以及不停的嘗試,還有,建立一些在生命中體驗的經驗模組,讓生命中的美好跟興趣慢慢的堆疊累積。

至於登山教育這件事,或者說是,戶外教育,我自己認為,最多最多的部分,是讓孩子感受到這一切真實存在在我們的生命當中,是土地跟世界的一部分,感受到美與真實,接著才有機會討論那些屬於環境教育的一部分,又或者是個人發展的冒險與挑戰。

於是這兩者結合起來,就成為了我自己會希望打開那扇不該存在的大門時,孩子眼中的風景。

小孩在高山箭竹中,望著遠方的山,說著好美,沒辦法想像這裡是台灣時。

小孩在森林中,踏過那些千百年的石頭,在筆直高大的樹木中跑跳奔馳時。

小孩看著山說,『這麼多的石頭,哪裡來的?』時。

小孩依照自己的時間跟速度,想停下來休息就休息,想喝水就喝水,有時搭配著遊戲在路徑上一路戰鬥奔馳時。

小孩在一個個里程碑上,撿起石頭放下,告訴我他每個願望都許著晴天時。

小孩說,我真的覺得我快要不行,好像沒有力氣時。

小孩決定只要走到圈谷,為自己的探險設定目標時。

小孩自己走在前面,感受尋找路徑感覺時。

小孩在停機坪開始了各國的大戰時。

小孩為了曾經去過山裡,原住民族大哥做的木頭登山杖頭斷掉哭泣,而我成了骨折的登山杖的維修人時。

小孩在三六九山莊的階梯前面,一早起來就先來場上下奔跑的遊戲時。

小孩因為廁所的惡臭超過人生的想像,在階梯上哭泣後願意再次想辦法踏入廁所時。

小孩說,我們在雲上面時。

小孩自己數著里程,來回探路說前面是階梯,前面是平路時。

小孩自己想帶頭跑開,在約定的地方依約等待時。

小孩看著石頭縫裡流出來的,水源的最初的樣子,一口喝下去,說著有不同的味道時。

小孩咚咚咚的在下山時,展現了一場跳階梯下山遊樂時。

小孩無論在什麼地方,在主峰的峰頂,在山莊前,一起打牌打的很歡樂時。

小孩說,回家我要用麥塊做出雪山的哭坡,還有山莊,還有森林裡的道路時。

小孩在海拔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度行走時,說著心臟碰碰碰跳得好快時。

小孩說,這裡氧氣比較少,所以氣壓比較小時。

小孩問著,為什麼有山時。

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在跟這個自然的世界連結著。

找到他們的節奏,和他們一起進入,在心裡數著時間,跟小孩分享我的意見,給出最大的空間跟嘗試,在玩,休息,走,享受中抓出我們的最適當頻率。

撇除那些軍事化的,幾點得出門,有一個非挑戰不可的目標,路程中該如何如何的方式,讓走入自然中會體會到的挑戰與風險,用貼近人的方式,去感受體驗,進而調整不同的方式,找尋最能夠舒適又冒險的,屬於自己跟山林相處的能力。

我覺得那就是登山教育,或者是山林教育。

台灣是一個山地佔土地面積70%左右的海島,我們有山有溪有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然而多數時候,我們使用禁止的方式,來杜絕人民跟自然接近後會帶來的風險與危難。

目前山林多數地方,是被禁止進入,或者是有各式的管制,我們不能走出家門就走進這些地方,需要在好久以前提前申請,有各種的限制。

我們希望能夠透過這些山林與自然陪伴連結的教育,讓孩子習得與這些環境相處的能力,能夠判斷危險,做出自己的評估與挑戰,除了能夠自我負責,報備政府也願意支持,成為冒險背後可靠的網,讓人民有更多的機會親近自己的土地。

#蔡小編
#登山報備取代管制
#山林教育取代禁止
#山與海的子民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1963620573890647/posts/2110807219171981/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