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歐盟於《兒童托育服務法》立法院場外監督直播,提出修法訴求

昨日(6/11)小歐盟參加由 時代力量 New Power Party 舉辦的《兒童托育服務法》立法院場外監督直播,由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雙北黨部主任 陳宛毓-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 代表發言。
今天,小歐盟站在這裡,不是為了製造對立,而是為了請求一件最基本的事,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平安長大;讓照顧孩子的大人,不再孤軍奮戰。
我們肯定《兒童托育服務法》的立法進程。這是第一次,國家試圖用一部專法來正視托育體系、保障照顧品質。這是一個重要的開始。
但我們也要說:如果制度設計沒有真正放進孩子的需求、照顧者的處境、以及家長的真實經驗。這部法律,可能只是換了名字,卻沒有真正改變現場的焦慮與風險。
一、把孩子的需求,放進制度中心
0到2歲,是孩子建立安全依附的關鍵期。家長真正需要的,不只是「有名額」,而是「可以信任、穩定熟悉」的照顧者,是能在關係中一起育兒的人。
但我們看到,許多保母長期低薪超時、缺乏支持。也看到家長明知焦慮,卻只能在資訊不透明的市場裡,摸黑做決定。
我們主張:托育制度不能只做風險控管,更應成為關係支持的網絡。
真正落實《兒童權利公約》,就要讓孩子在制度中被理解、被尊重、被善待,而不是活在壓力與風險的邊緣。
二、讓家庭從市場「買方」,轉為公共參與者
我們許多成員,都是從親身育兒經驗中,走進公共行動的歐巴桑。我們深知,今天的家庭不只是「有沒有名額」的問題,而是「沒有參與權、沒有退場機制、沒有社區支持」。
更嚴重的是,當孩子滿兩歲,家庭就掉進制度斷層:
0–2 歲歸衛福部、2 歲以上轉教育部,2–3 歲之間變成照顧與學習需求的夾縫期。這樣的分工,讓家庭成為制度設計的犧牲品。
家庭不是照顧失能者,而是公共照顧的主體參與者。
我們支持共學師、社區共學、互助托育,不只是因為它們「便宜」或「非營利」,而是它們展現了把育兒從私人責任,轉向社會共擔的可能性。
這正是我們理解的照顧政治——不是把孩子交出去,而是打造可以一起育兒、共同生活的社會結構。
三、讓改革來真的——補上五個制度黑洞
我們也提出五個訴求,期盼立法院能在這次修法中補上:
1. 單一窗口要有落日條款與時程
三年內完成 0–6 歲體系整合,不再讓家庭在衛福部和教育部間奔波。政院應半年內提出白皮書與預算規劃,不要只是說「跨部會協調」卻沒有期程與責任。
2. 成立獨立監督委員會
不是只有主管機關可以評鑑自己!應設立由兒童人權、托育專家與家長代表組成的獨立機構,負責資訊公開、制度建議與申訴處理。
3. 保母待遇要有地板,也要能調升
明定報酬「最低基準」與「物價連動調升機制」,兩年公告一次,不能只靠地方各自為政。照顧不能靠熱情,更不能靠犧牲。
4. 家長與兒少要進入制度評鑑與決策流程
不只是專家說了算。無論是登記審查、評鑑會議、違規處置,兒童與使用者都應該有制度內的發聲席位。
5. 補上偏鄉的社區照顧與行動訪視隊
托育服務不能只在都市才能選擇。應年年公布照顧缺口區域,補上社區照顧點,並設行動訪視團隊進行支援與監督。
這五點沒有新增預算的天花板,卻能補上制度最致命的斷點。
我們期待這部《兒童托育服務法》能以「兒童為主體、家庭為夥伴、照顧是公共責任」為修法核心。
不要再讓改革總是在受傷之後才發生,不要再讓家庭與孩子,用風險換制度。

去你的黑金,讓我面目一新!​
定期定額|12期 $880/月 或 單筆捐款|$10,000,就能收到共120片面膜(每2個月宅配20片到府)
​限時回饋,只到 7/31!
臉只有一張,快來用臉支持歐巴桑,敷臉也可以很政治!請點選此《捐款方式
#月捐200元,共同打造多元平權的台灣,請點選此《捐款方式
#「女力遍地開花」專案,請點選此《捐款支持女力改變地方政治
#「地方未來,公民參政」專案,請點選此《捐款支持歐巴桑辦100場在地行動
%d 位部落客按了讚: